武漢的“江湖”氣息,首先是地理意義上的。
打開武漢地圖,交叉密布的發(fā)達水系尤為顯眼。長江橫穿,漢江縱貫,河港溝渠交織,湖泊庫塘星布,造就了三鎮(zhèn)隔江鼎立的獨特城市布局,并以20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塑造了中國水域比率最高的城市。
武漢兒女,伴水而生。早在千年以前,武漢就有了“江城”的美稱,它源于唐朝大詩人李白“黃鶴樓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”的千古絕句之中。境內(nèi)160余條奔流不息的江河、166座煙波浩渺的湖泊、277座大小不一的各類水庫,成就了武漢的另一別稱“百湖之市”。依托密集豐盛的水網(wǎng)體系,武漢成為了中國擁有國家濕地公園最多的城市,境內(nèi)擁有6個國家濕地公園,萬千自然生靈在此棲息。
兩江交匯,江漢朝宗,大江大湖養(yǎng)一方風土一方人。奔流不息的江湖流淌進武漢人的生活里,武漢的“江湖”氣息便不只停留在地理層面上。
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”,容納萬物的大江大湖,塑造了武漢人骨子里的快意豪情,更造就了武漢包容寬廣的“江湖”氣息。
在武漢,我們能感受和而不同的文脈底蘊、結交五湖四海的朋友、品鑒兼容并包的豐富美食。格調(diào)十足的現(xiàn)代風情和人間煙火的市井百態(tài)在這里交鋒;時尚摩天大樓和楚風漢韻老街在這里共存。每一天,武漢都以這樣紛繁多面的模樣,急速運轉著。各色城市面貌相互交叉,互相滲透,新老交替地織就出了一個包容之地。
武漢,地處中國的地理中心,將南來北往的文化融于懷抱,是雄渾的北方文化形態(tài)與靈秀的南方文化形態(tài)的交匯之地。
九省通衢的武漢,因橫跨東西的長江和連通南北的漢水,而成為自古以來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戰(zhàn)略要地。明末清初,漢口成為四大名鎮(zhèn)之一,港口貿(mào)易發(fā)達。清人曾用“十里帆檣依市立,萬家燈火徹霄明”的詩句將漢口喻為“不夜港”。
南來北往的船只在這里集散與流通的不止是貨物,還有信息的交織、風俗的匯合,更有文化的碰撞。所謂“來如行云,去如流水”,坐而能知天下事,一日看盡五洲花。碼頭文化給予武漢的,是開闊的眼界,是包容的心胸,是善于接受新事物、融于新群體的包容精神。
如今的武漢,各種文化蓬勃生長,互相碰撞出更燦爛的火花。“知音號”講述著江城的風云往事,地下朋克樂肆意地表達自由個性,棋盤街的涂鴉藝術盡情綻放著城市色彩。武漢過去有形的碼頭已不復存在,無形的“文化碼頭”卻正在形成。
長江,包容萬水;武漢,容納百相。
便利快捷的陸路、水路和航空,給武漢帶來了全國各地的貨物,也帶來了五湖四海的人們。南腔北調(diào)、生活百態(tài),在武漢交匯融合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2021年武漢市常住人口達1364.89萬人,并憑借120.12萬人的增量“一騎絕塵”,位居全國第一。在這1364多萬常住人口中,有430萬人,從家鄉(xiāng)來到武漢,把這里作為自己拼搏奮斗的地方。而作為“大學之城”,武漢擁有83所高校,在校大學生超130萬人,城市青春活力無限。
“ 此地從來無土著,九分商賈一分民”,說的便是四通八達的武漢匯集了各路名士。明清時期,武漢便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、天下四聚之一?;諑?、晉幫、湘幫,各地商會、會館云集于此;碼頭工人們在碼頭上來回穿梭。久而久之,“五湖四海皆兄弟”的相處之道便為武漢附上了一層“江湖”氣息。
武漢小說家池莉曾這樣形容自己的家鄉(xiāng),“接待的是南來北往的客,吃的是天南地北的菜,什么衣服好看就穿什么衣服,喜歡誰就認誰,沖撞之后是包容和改造。”武漢的確如此,不問你從哪里來,也不問你去向哪里,只要你來了,便包容你。
人們從天南海北匯聚在武漢,找尋新的生活時,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地方風味。武漢有著豐富多樣的美食和深厚的過早文化,素有“早餐之都”的美稱。不管你有什么樣的飲食喜好,只要走進武漢的大街小巷,總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美食。
在武漢過早,可以一個月不重樣。這里既有北方的大餅、油條,又有南方的云吞、湯包,至于川味,湘味,京味等風味小吃也都能在武漢尋到蹤影。
品種豐富,并不意味著不講究。熱干面的面一定是堿面,純芝麻醬一定要用油、最好是香油澥開,香氣才夠足;豆皮原料的大米和綠豆一定要嚴格按比例摻合,糯米一定要提前泡制一夜,如此吃起來才能綿軟入味、松嫩爽口。
然而,對于武漢人來說,熱愛的還不止這充滿煙火氣的過早。
泥土里竄出肥嫩新鮮的洪山菜薹,爆炒清甜,是臘味的最佳搭檔;瓦罐里冒著熱氣的蓮藕排骨湯經(jīng)過長時間的小火慢燉,咕嚕一碗下肚滋味悠長;“干豆絲”口感勁道,配著肉湯煮著吃,爛而不散;油燜、蒜蓉、麻辣口味各異的龍蝦,再配上冰啤酒和江邊愜意的晚風,是開啟夏季的絕佳方式;立時魚湯的鮮香拌著米飯的清香一齊在鼻間蕩漾開來,趁熱趕緊把米飯扒進嘴里,鮮到了極致;“才飲長沙水,又食武昌魚”道出了武昌魚的千般美味,清蒸和紅燒的家常做法則是最能展現(xiàn)其千鮮萬嫩的口感。
對于這些武漢本土的地道物產(chǎn),在烹飪方法上武漢人也是匯聚了四方精華,總能找到最“入味”的做法。這種無法復刻的本真美味,深深印刻在每一個武漢人的味蕾中,成為武漢游子的心頭之戀、新武漢人的口腹之愛,更成為了遠道而來的游客的探索之味。
所謂“江湖,有容乃大”,武漢的“江湖”便是如此。各類文化、各地人群、各方美食“分頭趕來”,構成了五光十色的“江湖”,又穩(wěn)扎于這座包容之城,與之一起繼續(xù)向陽生長。
大江大湖大武漢。武漢之大,不只在于大江大湖的地域之大,更在包容萬物的心胸之大。在武漢的“江湖”上,沒有異鄉(xiāng)人,只有多元文化和花樣美食。